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1的文章

來參加美國史讀書會吧!美國早期史的迷人之處

圖片
所謂的美國早期史( early American history )通常指的是從殖民時期一直到內戰之前的歷史。以傳統的分期法來說,還可以分成殖民時期、革命時期,以及美國早期共和或是內戰前( Antebellum )。當初在設計書單時,我大致分成了三個領域:思想文化、種族和奴隸,以及性別與家庭。我希望在這三個領域各選一本近年出版的作品來讀。 在談我所選的書之前,我想先說我從這三類選書其實排除了在學術界中不算主流,但在書市中非常重要的政治史、軍事史,以及傳記。台灣立法院早期的暴力事件非常著名,也曾上國際新聞,但其實這樣的暴力在早期階段的民主國家比比皆是,例如耶魯大學教授 Joanne Freeman 的 The Field of Blood 討論了美國國會中的暴力,以及這些日漸升高的暴力跟對立如何最後導向內戰。她在這本書中所描繪的暴力情況比起早期台灣立法院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本書我是用有聲書的形式聽完的,在聽的時候就覺得故事非常精彩!名記者 Rick Atkinson 的 The British are Coming 這本描繪獨立戰爭前期階段的書贏得了 2020 年的喬治華盛頓獎。這本書非常生動地從各個層面,包含下層士兵的層面,描述了美國的獨立戰爭。另一名耶魯大學的教授 David Blight 所寫的傳記 Frederick Douglass: Prophet of Freedom 橫掃了 2019 年美國各種書獎,包含普立茲獎、班克羅夫特獎、林肯獎等。一方面是川普上台之後非裔美國人的意識更加激昂,一本描述道格拉斯這樣一名非裔美國人史中指標性人物的傳記來的非常及時,另一方面是因為 Blight 教授為學非常嚴謹而且寫作清晰,讓這本傳記不但學術價值高,而且可讀性也很高。 最後來談談這次讀書會的選書。第一本書是 Daina Ramey Berry 的 The Price for Their Pound of Flesh ,這本書榮獲美國早期共和歷史學家協會( SHEAR ) 2018 年年度著作獎,這本書從各種不同年紀、性別、健康狀況的奴隸在市場上的價值來描繪奴隸制的文化。這本書不僅僅是從種族主義的角度來看奴隸制度,也從性別、醫學,及身體的角度。在選擇一本談奴隸的書時,我本來也考慮過哈佛大學 Annette Gordon-Reed 教授的 Hemingses of

來參加美國史讀書會吧!迷思篇:美國有歷史嗎?

圖片
昨天談了該怎麼在讀書會中讀一本英文書後,或許是因為采燁老師將這篇分享在世界史討論會的臉書上,也或許是因為本來就有很多人要等到期限快到才要報名,在一天之內美國史讀書會的報名人數達到 7 人。其實我覺得這個人數已經很理想了,所以我有想過是不是就不要寫另外一篇了。但是,既然我昨天說想要寫「幾篇」短文討論一下我猜測的原因,那我還是繼續寫下去好了。而且,身為一個高雄孩子,我私心希望能有更多台北以外地區的學生來參加,所以還是希望能有更多人來參加這個讀書會。 很多長輩(當然,不是歷史學界的)知道我讀美國史的時候,往往會有一種反應:美國有歷史嗎?或許是因為很多台灣人從小學習中國歷史,總是認為中國五千年歷史博大精深,所以直覺地認為美國這個新興國家沒有歷史 / 文化可言。台灣的旅行團在規劃國外旅遊行程時,常常會安排去歐洲看古堡古蹟,或是去希臘埃及羅馬看古文明的遺跡。但是在規劃美國的行程時重點往往不是歷史,而是風景,例如洛磯山脈、國家公園、尼加拉瀑布等。似乎有一種印象:美國就是大,土地遼闊、風景優美,但是講到歷史似乎就不是美國的長處了。但其實美國雖然建國的時日比較短,但是非常重視自己的歷史,很多歷史景點都發展及保存的很好。我曾經在傑佛遜基金會擔任訪問學人,那時就住在傑佛遜的故居旁,每天在圖書館內研究,圖書館中收藏了非常豐富的跟傑佛遜有關的史料,附近的維吉尼亞大學是傑佛遜創辦的,也收藏了很多傑佛遜的手稿。傑佛遜的故居成了非常著名的觀光景點,遊客絡繹不絕。我在那裡的時候適逢美國的獨立紀念日, 也受邀去傑佛遜的故居觀摩國民的歸化典禮。每年獨立紀念日都會在傑佛遜的故居舉行一個特別的典禮,讓歸化為美國公民的人在典禮上宣誓成為美國公民。典禮簡單而隆重,有人扮演傑佛遜讀出他所主筆的獨立宣言,並演出一段美國革命的短劇。可以這樣說,美國是一個與其歷史非常緊密相連的一個國家。 歸化典禮前正在布置中的傑佛遜故居的草坪 值得一提的是,典禮所在的這個草坪,是當年傑佛遜的奴隸辛勤勞動的地方,也是傑佛遜死後,其奴隸被公開拍賣以償還債務的拍賣場。 雖然美國一直到 1776 年才建國,但是在那之前也有兩百年左右的歐洲殖民的歷史,更不用說美國的原住民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就更為悠久了。我在美國時住在密蘇里州的聖路易,往東開越過密西西比河後大約半個小時,就會到一個 Cahokia 公園,這是一個美洲原住民的遺址,

來參加美國史讀書會吧!閱讀篇:怎麼讀一本英文學術書

今年很榮幸被邀請幫忙主持一個美國史的讀書會,五月二十日就要報名截止了,但是目前報名的人數不多,這也讓我好好反思,為什麼會這麼少人對這個主題有興趣呢?明明我放了一張看起來相當專業的大頭照,所以應該看不出來領讀人是個肥宅啊?我不敢說我確實知道問題的癥結點在哪裡,因為目前也沒有看到什麼實際上的反饋意見的統計,但是我還是盡力猜測一下,除了大家最近被疫情搞得焦頭爛額心急如焚,無心考慮要不要參加讀書會外,想分成幾篇短文討論一下一些可能的原因。 我覺得第一個原因可能是英文閱讀量讓人望而生畏。畢竟這不是學校課程,沒有修學分,也沒有分數可以拿,要在六個禮拜內讀完一本英文書對很多忙於課業和工作的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我記得我剛到美國念碩士班的時候,有的課每個禮拜就要討論一本書,上了博士班後這種每個禮拜一本書更是標準配備。問題是,我也不是只修這門課啊!我一個學期修了三門 seminar 的課,也就是說我一個禮拜要讀三本書…。   我後來才發現,這不是只有我這個「外國人」才覺得很辛苦,美國學生也覺得很辛苦。我一問之下更發現很多美國學生也不會把書從頭到尾每字每句都讀完,而是有技巧的閱讀。當年修課的經驗讓我學到很多,後來過去幾年在美國我也參加了我們聖路易地區的一個美國早期史每個月一次的讀書會,因為買書要花時間,所以我們往往是用一到兩個禮拜的時間就要讀完一本書。我想在這裡分享一些閱讀的經驗。 閱讀有分幾種,有一種閱讀是精讀。是要細嚼慢嚥好好品嘗微言大義的讀法。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老實說值得這樣讀的書雖然是有,但是不多。這不是我在這個讀書會會推薦的讀法。 我會推薦在這種讀書會的讀法是有目的性的閱讀。我們在讀一本學術書時要讀出什麼東西呢?要讀出這個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本書,他想跟誰對話?他主要的論點是什麼?他採取了什麼角度 / 視野?他用了什麼樣的證據 / 史料來證明他的論證?他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之後則要進一步思考,他為什麼要這樣論證?他的論點有說服力嗎?他所用的證據跟史料能夠證明他的論點嗎? 如果我們自己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而是要來學習的,那我們就得先尋求專家的意見。美國很多學術期刊上都有很多書評。大多數值得一讀的書會都在出版後的兩三年之內出現在學術期刊的書評中。更有甚者,美國也有很多專門的書評媒體或網站會請專家寫新書的書評。這些書評都可以幫助讀者首先釐清這本書在學術